北大韦神的新闻已经“霸占”热搜很长时间了,终于连他自己也看不下去了,出来说了两句:
1.“别信热搜”
2.“别理我”
▲没看错,这就是韦神
一人解决博士团队问题是假、哈佛免英语考试邀他入学是假,这两天有人疯狂的拿韦东奕注册商标,甚至连京东上韦神当年的启蒙书《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都标上了“韦神推荐”...
也许在韦神看来,这个世界太“复杂”,甚至比他研究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还复杂(顺便提一下,这个方程和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是一个级别的)。假的东西太多了,只有数学的世界才最真实。
我知道上面这个图一出,肯定有家长就开始掏出手机上京东去下单了,因为面对韦神这样的天才,大家心里总是矛盾的。
一方面不理解整天做数学题有什么乐趣;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对数学感兴趣一点,老母亲就不用陪在边上冒着高血压的风险讲题了。
先别忙下单,因为这本书不见得适合你的孩子,至于哪些适合?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讲讲该怎么给孩子挑选合适的数学课外书。
同样一本书,为什么我家孩子就不适用
我们给孩子挑数学书的时候,总是会在意一个指标——“难不难”。甚至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一类书被归为“浅奥”,就是题目比较简单的奥数,这就好比麻婆豆腐不放辣椒,那还能叫麻婆豆腐吗?
其实就算一本书你孩子都会做,这本书给韦神用和给你孩子用可能完全两个效果,为什么呢?
我们来思考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自然数多还是偶数多?
这还用想吗?偶数是自然数的一部分,3岁小朋友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那当然是自然数多咯。
事情没那么简单,比多少的原则是“一一对应”。那问题就来了,其实每次你拿一个自然数出来,我都能拿出一个偶数出来对应,绝对不会漏掉,就像下面这样:
你:1 2 3 4 5 ......
我:2 4 6 8 10 ......
很好理解,每个自然数乘以2,不就变成偶数了么。
这就奇怪了,偶数是自然数的一部分,可偶数又和自然数一样多。
两种不同的回答,很明显体现出对这个结论的感兴趣程度,这其实就和我们所说的数学“感受力”。比如刚才这个问题,我曾经问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他听完没说话,过了一会儿对我说:“按你说的,我还发现奇数和偶数也一样多,因为每个偶数减1就是奇数了。”很明显,他不但感兴趣,还触类旁通往下进一步思考了。正因为不同的孩子对数学的感受力不同,因此即使做一样的题,体验感也会完全不同,韦神做《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的时候感觉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而大部分孩子做这套书的时候可能感觉“为啥要这样搞我”,兴趣没加分,亲子关系倒是可能减分。另外关于感受力,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知识多不代表感受力强。比如刚才这个例子,只要会数数、会比多少就能理解,因此“人造牛娃”和“天然牛娃”并不是靠知识多少分辨的,在真正的伯乐面前,不用做题,给你画个图就能看出你孩子是不是真喜欢数学。▲科赫雪花
一个拥有无限周长,处处不光滑的“怪物”
国家队的领队熊斌教练一直认为,只有大约5%的孩子能通过奥数的方式进行培养。这里需要给奥数正名的是,奥数并不是“奇奇怪怪”的题,很多奥数题就是群论、拓扑学、数论等分支的体现,只不过要能体会其中的奥妙,对于数学感受力的门槛要求太高了。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说既做不到也没有必要。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感受力就是所谓的天赋,但其实不然,因为感受力其实是可以培养的。当我们说天赋的时候,其实包含很多层面,比如孩子思维的发散程度、观察力、选择性注意力等等。
这些特质通常反应在孩子解题能力上,比如平面几何中的辅助线添加就可以说经常来自于“灵感爆发”,这些都可以理解为是孩子的“出场设置”,你很难复制韦神或者陶哲轩的解题能力。但感受力不同,它更倾向于是一种反思、内省的“元认知”能力,也许每个人对数学的感受力上限不一样,但是可以通过后天慢慢“熏”来提高的。这种“熏”的途径很多,最简单的方式还是看书,那么接下来就讨论一下,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孩子应该挑什么样的书。
虽然奥数的门槛很高,但奥数的内容实在是太适合激发兴趣了。这里澄清一个误区,奥数不能简单的用“难”来概括,里面分很多主题,通常来说总有一款是你孩子喜欢的。(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做“侦探类”的逻辑推理,有的孩子喜欢巧算面积,有的孩子喜欢数学游戏中的递归找规律。)我所说的“碰一碰”,就是不以竞赛为目的,纯粹把奥数作为一个素材或者测试工具。你完全可以找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进行尝试,甚至一本书就做个1~2个章节也没关系,这样你能很清楚的看出孩子的思维特点,让孩子去感受这些问题里的数学意义、感悟数学的思考方式。至于奥数书这里就不展开了,毕竟市面上的书太多,而且大同小异,比如《奥数精讲与测试》(精编版)、《奥数教程》、《高思学校竞赛数学课本》等,当然,韦神做过的《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也很好,只不过肯定已经不是韦神当年那个版本了。奥数依然是为“高配”孩子准备的,因为它对解题技巧的要求也很高,做不出还是会很受挫的,因此退而求其次,还有第二个方法。奥数书是通过孩子自己“悟”来提高感受力,而科普书相当于帮你“点”出来了。
经典的《汉声数学绘本》
一共40本,里面其实包含了排列组合、周期问题、逻辑推理等内容,但换一种形式,用图画和讲故事的方式,孩子的脑力负担相对较轻。而且这套书还贴心的配备了《妈妈手册》,把一些原理剧透给妈妈,鼓励家长和孩子形成讨论的氛围,提高孩子的感受力。《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
日本作者野口哲典的这本书的特点就在于它不但有奥数中的经典问题,连学校一些最基本的问题,都点出了其中的奥妙。比如:没有孩子不会做1+1=2,但这个问题也许大部分孩子没有想过,其实加法的前提是分类。全书还用了父子对话的形式,甚至还有些插科打诨,读起来非常生动有趣。初中的孩子抽象思维已经提升了很多,也开始能进行一些哲学思考了,这个时候推荐一些和现代数学更相关的内容,比如这本《从一到无穷大》,就是前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和天体学家乔治·伽莫夫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严格意义上算是物理书,但是其中渗透了数学知识对于物理的意义。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其实已经是大学数学的内容,但作者用惊人的解读能力让初中生也能看懂,对于提升数学的感悟力作用明显。当然,好书还有很多,只是如果你不知道该挑什么书合适的话,这几本是比较典型能上手的。讲个故事吧,曾经有一个高考数学满分的学霸自述,就是因为看了某本书里“用尺规作图无法三等分一个角”的问题,让他觉得很震惊、彻底爱上了数学。所以,科普书并不能直接提升成绩,但是培养出的数学感受力所产生的推动力,对于成绩提升肯定是有帮助的。孩子也许永远成不了肖邦,但并不妨碍他欣赏肖邦的作品;
孩子也许永远成不了梅西,但并不妨碍他去绿茵场挥洒汗水;
同样,孩子也许永远成不了韦神这样的数学天才,但并不妨碍他能感悟数学的魅力。
当当5月儿童节活动正在进行中,有要剁手的亲千万别忘记来领优惠当当5月儿童节 优惠码
(有效期截止至5.22 23:59)
200-40:UPQHN7
300-60: HS5EK4
加小助手入群超大量的资源分享!
枣妈小助手抱团入群不迷茫!
✍️
|高薪酬稿|欢迎来枣妈平台分享您与娃的生活、学习、共同成长的故事投稿邮箱:302158@qq.com微信联系:sunnywang114628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